8月初,《大众摄影》杂志推出了2025年下半年“公园镜像”的专题征稿。这段时间,编辑部不断收到来稿和相关咨询电话,感受到摄影人对公园的热切关注。本次征稿截至3月12日,欢迎大家继续踊跃投稿。详情👉公园镜像|《中国摄影》公开征稿
借此专题,我们将陆续分享一些和公园相关的内容。今天分享的是孙一冰的作品《在公园》,部分作品刊发于《中国摄影》2021年第11期,采访文章稍作删改。
力量、平衡、柔韧以及创意集合在一起的高难度组合动作。“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当公园成为秀场
摄影/孙一冰 采访/王江
孙一冰是一位时常游走于世界的摄影师,曾经流连于50多个国家120多个城市的他,从2020年开始,他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自己周遭的人与环境。也就在这一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孙一冰在北京的公园与一个基本由老年人组成的健身群体相遇,这些人夸张的锻炼方式和鲜艳的衣着让他深受吸引,于是开始了对这一人群的持续拍摄,完成了作品《在公园》。在拍摄中,孙一冰特意使用了闪光灯直闪的手法,这种方式加强了现场环境的舞台感,让被摄者表现出仿佛隔离了尘世置身于秀场的超现实状态,这就让光线成为孙一冰作品中的催化剂,促成了从“日常”向“不寻常”转换的化学反应。同时,因为闪光灯的强力介入,更是强化和确认了摄影师与被摄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仿佛我们可以感受到,在闪光灯的一次次“暴击” 之下,表演者的情绪逐渐被推向高潮,那肆意的荷尔蒙也因此得到释放。
展开剩余83%一位中年大叔摆出了优美的姿态。“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大爷大妈利用公园里的各种设施进行肢体柔韧性的组合锻炼。“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利用瑜伽动作摆出创意的人体组合。“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这样的一个健身群体是如何吸引到你的?
我一直觉得改革开放初期是新中国的黄金时期,在我的记忆中,1980到1990年代是中国最美好与浪漫的时期,整个民族刚刚走出旧模式步入新模式,国门打开,思想解禁,人们意气风发,单纯又文艺。引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也就是我的父辈那一代人,到了今天已经逐渐老去,我总想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他们在玩些什么?也是一次比较偶然的机会,我在公园里发现了这样一群人。
这些健身者的动作中不乏一些非常规的甚至有些危险的动作,作为一名旁观者,你认为他们采取这种方式健身的动机何在?
我认为他们的动机就是突破自己的体能并且展现自我的荷尔蒙吧。他们是一群很有创 造力的人,并且没有按照器材常规的动作去训 练,大概是因为他们的体能已经超出了常规的 玩法,因此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从某种意 义上说他们重新定义了这些公共器械的功能。
三位运动者在公园器械上呈现飞翔的动作。“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老人们在双杠上表演群体健身组合。“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两个老人正在做头顶头的倒立动作。“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色彩明快鲜艳的毛衣,腕套与手套,是老年人独有的配色体系。“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你的这组“在公园”使用了闪光灯直闪的方式进行创作,这应该算是一种很有“侵略性”的方式,你为何会选择用这种手法?
我运用闪光灯倒不是为了“侵略性”,我一直认为拍摄手法是为了内容而服务的。我还记得第一次到公园,看到一个阿姨虽然在健身但是却化了很好看的妆容,穿得也很时髦,很像公园里的明星,于是我便决定不用自然光拍摄,而是采用了拍摄时装周模特那样直闪的方式。他们在公园里做着各种新奇的动作其实就是在展现自己,某种意义上说公园就是舞台,他们在这里表演着一场秀,所以我觉得用闪光灯的方式非常适合这样的内容表达。
你是否认为使用闪光灯有助于从日常中剥离、割裂现实并增加这些健身群体的奇观感?
也许会有人觉得画面效果有一种新奇感,但是这并不是我的目的,我从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把他们变得新奇。我就是觉得他们像是走秀的明星,于是就使用了拍摄明星一样的方式,这会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潮流模特,而且使用闪光灯的话会让他们衣服的颜色更加鲜艳,也更加立体。
你之前并没有预设这样的画面效果,但是当你看到画面以后就会更加确定用这样的方式去拍吗?
我之前拍商业广告片的时候也用过闪光灯拍摄,所以我对画面的效果还是有预设的。正是商业拍摄中那种潮流感给我的印象,才让我决定用这样的手法去拍摄这些人,我觉得这些健身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潮流体系。
你用这种直闪的方式去拍摄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觉得是一种干扰?
这个还是需要前期沟通的,他们对我的拍摄接受度非常高,而且对于有的人来说当你用闪光灯去拍摄他的时候,他自己也有一种被人捧场的感觉,于是表演得更加起劲了。
一位中年妇女独创的杠上脚回环舞龙。“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公园内的阿姨在抖空竹。“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大叔站在公园内的运动器械上。“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白衣大叔在施展绝技“柔软瑜伽”。“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莲花池公园内的公共运动健身区。“在公园”系列,2021 年,北京 孙一冰
从维吉(Weege)到布鲁斯·吉尔登(Bruce Gilden),摄影史上也有很多摄影师选择利用闪灯进行创作,你是否会从这些前辈的手法中吸收到一些“养分”?
当然,摄影的手法到今天来看很难再有什么其他的突破,除非摄影器材有了革命性质的飞跃。但是我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前人的东西,要根据自己拍摄的内容选用适合的拍摄手法进行创作。
在你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通过对光线的运用形成画面的特殊氛围,能否谈谈你对摄影中光线运用的认识?
我拍了将近十年的街头摄影,之前一直在和自然光打交道,我很注重天气对影像的影响,以及自然光在不同城市结构中的变化所带来的视觉变化。光是摄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光线下塑造出来的人物以及人物情绪也都是很不一样的,我也越来越看重这点。
从你以往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你并不试图通过影像来讲故事,更多时候是通过影像 来表达一种情绪或者心情,你是如何形成这样的影像风格呢?
我慢慢地意识到,影像并不是通过故事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某种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最后会因为每人不同的认知,从而在心里形成不同的答案。因此我慢慢地开始用一些比较隐晦的,不那么直接的拍摄手法来进行创作。
“公园镜像”专题征稿
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8月12日
征集要求
面向广大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征集与公园(国内外公园皆可)相关的摄影作品,作品创作手法、创作时间不限。
鼓励提交组照(至少10幅,每幅不超过20M),请附上简短的图片说明和整组作品阐释(1000字以内)。
发布于:四川省杭州在线配资,浙江股票配资,亿操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