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黄帝内经》有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很多人以为,空闲时就能安享生活,却不知过度清闲会让身体逐渐退化、心态慢慢消沉。
相反,那些有事可做、保持适度忙碌的人,往往精神矍铄、心态年轻。
真正能让人保持活力、延年益寿的,从不是无所事事的清闲,而是恰到好处的“忙”。
这份“忙”不用耗费过多财力,却能滋养身心,堪称世上最便宜的长寿药。
闲着闲着,人就废了
《增广贤文》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努力的本质是不让自己陷入无意义的清闲。
人在年轻时若贪图安逸,闲着不学习、不奋斗,能力就会退化。
到了中老年,不做事、不思考,长期处于清闲状态,不仅身体会逐渐衰弱,心态也会随之消沉,整个人都会丧失活力。
有事可做,才有活力;有目标可追,才有心气。
钱钟书一生勤奋治学,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从未停歇。
早年求学时,他便整日埋首于图书馆,大量阅读中西方典籍,积累深厚学识。
在创作《围城》期间,更是全身心投入,每日笔耕不辍,精心雕琢书中每一个情节、每一处人物刻画。
为使作品尽善尽美,他反复查阅资料,斟酌词句,时常忙碌到深夜。
这般忙碌不仅成就了《围城》这部经典,也让他在文学领域站稳脚跟,学术造诣不断攀升,思维始终保持敏锐。
然而,钱钟书也曾有过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
特殊时期,他无法像往常一样自由地从事研究与创作,被迫停下手中工作。
起初,他还尝试自我调整,在有限条件下读书思考。
但随着清闲日子一天天过去,他感到思维逐渐变得迟缓,对文学创作的灵感与热情也被消磨。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及,长久无所事事,内心愈发空虚,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往日的才思泉涌变得困难重重。
正如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别总找借口“没时间”,更别主动选择闲着。
一旦陷入长久的清闲,身体活力会减退,精神世界易荒芜,才华也会在无所事事中悄然黯淡。
人不能没有事情可做,哪怕是小事,也能给生活带来意义。
有事可做,适度忙碌,才能让心态保持积极,身体保持活力。
世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忙
《菜根谭》有言:“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
一个人过于清闲,就容易产生各种杂念;过于忙碌,就容易失去本真自我。
所以,忙是适度的、有意义的忙碌,而非盲目操劳。
忙着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让人心情愉悦,能让人找到自我价值,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这种忙,不用花一分钱,却能让人保持身心舒畅,堪称最便宜的长寿药。
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都在“忙”着作画。
他从年轻时就坚持每天画画,70 岁后仍坚持“每日作画不辍”,80岁时曾在信中提及“今日又画了三幅山水,精神尚好”。
在90岁高龄时还为友人创作多幅花鸟作品,甚至在95岁生病住院期间,稍有好转便开始构思画作。
他曾对弟子说:“人要是闲着没事干,心里就容易发慌,一慌就容易生病;我每天画画,手不停、脑不闲,忘了老、忘了累,身体自然舒坦。”
齐白石活到97 岁高龄,晚年依然思维清晰、身手灵活,这份长寿,与他一生坚持“忙”着作画密不可分。
俗话说:“忙人长寿,闲人多病。”
忙起来能让身体保持活力、让精神有所寄托。
在忙碌中,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节奏和意义,也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滋养和成长。
世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是这份恰到好处的“忙”。
人到中年,让自己忙起来
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人到中年,最怕无所事事,身体走下坡,心事却越攒越多。
忙,是抵抗衰老最好的武器。
有规划、有目标的忙碌,能让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延缓身体衰老,让中年生活更有意义。
企业家任正非中年时期曾经历失业、离婚,一度陷入人生低谷。
44岁时,他创办华为,从此开始了忙碌的创业生涯。
他在多次内部讲话与访谈中说道:“中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不能贪图安逸,要主动承担责任。”
还说:“只有不断向前忙,才能让企业活下去、让跟着我的人有饭吃”。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即便到了晚年,仍保持着频繁出差、参与业务会议的忙碌状态。
华为能发展成为全球知名企业,离不开任正非中年时期的坚持与忙碌。而他本人,也在这份忙碌中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年过七旬依然思维敏捷,带领华为应对各种挑战。
俗话说:“中年不忙,老来心慌。”
人到中年,别轻易选择清闲。
闲着会病,懒着会老。
适度忙碌才能保持身体活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人到中年,让自己忙起来,为人生积累能量,让生活更有保障。
▽
孙思邈在《保生铭》中写道:“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人要经常劳动,许多疾病才不容易发生。
世上最便宜的长寿药,从来不是昂贵的补品,而是忙碌。
忙碌并非负担,而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
别再追求无意义的清闲,从现在开始,让自己适度忙起来。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用忙碌为生活增添色彩,为人生积累更多的能量。
杭州在线配资,浙江股票配资,亿操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